近一段時間,印度尿素招標一直是行業(yè)所謂的風云話題,備受關注且影響著下游心態(tài)。然而,結束于6月18日的印度尿素采購招標只落得個“互不得利”的下場。至此,買方未達招標采購預期,算不上是得利;而賣方雖然抵制了低價尿素出口,但從銷售角度考慮,同樣失去了得利機會。據(jù)最新消息,IPL宣布原定7月16日截止的尿素招標,推遲至7月26日。最遲裝運日期也延長到9月7日。雖然招標推遲,但印度國內(nèi)的尿素供應仍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(tài),在招標前期仍會小量采購。
國際尿素報價繼續(xù)盤整。相隔僅一個月的兩次招標不免給業(yè)內(nèi)帶來諸多猜想。換句話說,大家已經(jīng)將關注重心轉移到了新一輪標購中。從本周國際市場來看,正如迎接每次招標前的“備戰(zhàn)”那樣,上周末國際各尿素出口國的離岸報價呈現(xiàn)盤整走勢。波羅的海離岸報295-308美元/噸,上調(diào)了2-5美元/噸;黑海(尤日內(nèi))報價300-308美元/噸,低端略有收緊;中國尿素離岸價小漲3-5美元/噸,報到258-262美元/噸。
競標博弈仍被業(yè)內(nèi)關注。客觀看待印度招標前的博弈雙方,出口國在報價方面只做出上述程度的調(diào)整恐怕也是有一定考慮的。首先國際市場同樣存在供求失衡的情況;其次,上一輪印度招標量雖未達預期,但畢竟已有32萬噸的低價尿素進賬可作為參照標準。所以,如果從買方角度看,既有供求失衡作為基礎,又有同為本國采購公司的前車之鑒。相信在博弈采購價方面仍然擁有一定把控力。反之,從賣方角度來看,對于出口的迫切需求依然是其難以擺脫的“致命傷”。很可能在上一輪印度招標不知所以的“烏龍球”領先后,被對手連扳數(shù)球,而輸?shù)粜乱惠喺袠恕?/p>
中國暫持有出口主動權。上一輪印度招標失利,無疑是靠中國廠商的抵制。而說到中國廠商抵制低價出口的心態(tài)或許源于自身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自信。試問能有幾個出口可以報出低于270美元/噸的離岸價。也就是說,如果印度意在采購低價尿素,那么中國貨源將是不二之選。其實,從上一輪貿(mào)易商投標中已不難看出,80%的貨源來自我國,即使是在行業(yè)協(xié)會發(fā)出抵制低價出口的情況下,仍有25萬噸的中標量是由我國提供。而在本輪印度再次招標中,中國的出口態(tài)度顯然成為了控制招標價格底線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因此可以說,中國暫時持有且掌握著出口主動權。不過,就目前國內(nèi)市場而言,夏季用肥雖仍有需求,但已呈遞減趨勢,隨著用肥季節(jié)的結束,面對可預料到的庫存壓力,尿素出口需求較前期更加強烈,而印度推遲招標也恰好迎合了當前國內(nèi)廠商之所愿?偠灾m然抵制低價出口“初戰(zhàn)告捷”,但隨著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,尿素出口的博弈仍有行業(yè)人必須要去面對的一大考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