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晃2013年已接近尾聲,2014年即將來臨。從這篇開始,我將就全球經(jīng)濟做一個回顧和展望,分別談談日本、歐洲(歐元區(qū)和其他)、美國(順便談及加拿大)、以及新興經(jīng)濟體(中國和其他),等等。
這篇就從日本開始談起。
回顧2013年日本的整體經(jīng)濟,雖然2013年初實行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,使得頭兩個季度的增長率達到3.8%。但好景不常,第三季度卻僅錄得1.9%的增長率,經(jīng)濟增長明顯放緩。
出口疲軟和私人消費減弱是日本經(jīng)濟放緩的主要罪魁禍首。因此11月22日,日本央行在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,選擇保持其超寬松的貨幣政策,再次希望日本經(jīng)濟能走向“溫和復蘇”的軌道。日本央行表示,貨幣寬松政策將繼續(xù),“只要有必要”。
其實日本所面臨的問題,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已經(jīng)無效!
增加貨幣供給在通常的情況下,可能讓消費者開始消費,從而輕輕推升通貨膨脹。但是由于日本利率已經(jīng)接近零多年,無法激起太弱的私人需求。即使貨幣再寬松,人們還是不想借錢。
而更大的問題是,投資者并沒有真正相信日本政府會實行持久的擴張性貨幣政策。相反,他們認為一旦通脹開始占據(jù)上風,日本央行就將努力保持價格基本穩(wěn)定,而提高利率。因為對日本央行來說,比通貨緊縮更加糟糕的情況是,保持貨幣政策過于寬松時間太久而點燃通脹失控的導火索。
事實證明,投資者的懷疑是有道理的。
針對日本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超寬松貨幣政策,經(jīng)合組織(OEDC)警告日本,鑒于其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已經(jīng)超過230%,不能再推出更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了。如果日本2014年繼續(xù)推出貨幣寬松政策,可能危及亟需的財政整頓和在2020年之前,實現(xiàn)初級預算盈余的目標,影響外界對日本政府財政狀況的信心。
此外,以達到2%通脹為目標的結構性改革,也是外界質(zhì)疑日本政府的關鍵。今年10月初,安倍宣布2014年4月政府將提高銷售稅,從5%調(diào)高至8%。至于2015年是否會額外加稅至10%,人們還在進一步的觀望中。
因此展望2014年,盡管日本央行上調(diào)了國內(nèi)生產(chǎn)總值(GDP)的增長預測,從2014年4月財政年度開始,經(jīng)濟增長為1.5%,預期7月的增長速度為1.3%,并確定了兩年內(nèi)2%的通脹目標。但隨著銷售稅的上升,以及出口疲軟和私人消費減弱等因素,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容樂觀。
在2014年,日本將面臨兩大風險的挑戰(zhàn):首先是中期財政整頓,也就是上述提及的增加國民消費稅(從5%到8%),以保持債務的可持續(xù)性;其次,假如安倍能實現(xiàn)2%的通脹目標,對長期利率將產(chǎn)生向上的壓力,對金融和經(jīng)濟將帶來風險。
這意味著,政府將不再有能力以極低的利率融資,來保持極高的債務水平。屆時,銀行(行情 專區(qū))和養(yǎng)老基金必須吸納他們在政府債券投資組合中的巨大損失。即使安倍政府沒有實現(xiàn)2%的通脹目標,降低投資者的信心仍可能推高利率,并迫使日本央行實施更加積極的刺激措施。
總之,寬松的貨幣政策、靈活的財政政策和增長戰(zhàn)略曾被稱為“安倍經(jīng)濟學”的“三支箭”。但一會扔錢刺激經(jīng)濟,一會兒又提高消費稅收錢,好似一會吃補藥,一會兒又吃瀉藥,更好似拆東墻補西墻,首尾難顧,顯示了日本經(jīng)濟不太樂觀。
究竟結果如何,我們將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