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式“財政懸崖”似乎近在眼前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再次對中國潛在的債務風險表示關注,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占到GDP的50%,2012年這個比例僅為10%左右,1年之內增長了40個百分點。
中國地方債規(guī)模究竟有多大?是否已經超過了“警戒線”?會不會出現(xiàn)債務危機和“財政懸崖”?應該如何化解這一風險?帶著這些問題,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。
剛剛結束達沃斯議程委員會電話會議的朱寧透露:“我們討論的主題正是地方債與中國財政體制改革。雖然中國式"財政懸崖"近在眼前,但風險仍在可控范圍之內!
地方債規(guī)模難估算
11萬億!2013年3月,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給出了官方的口徑。但是,這個數(shù)字顯然不能說服市場。
中國地方債務到底有多少?擺在桌面上的數(shù)字有3個:國家審計署2011年審計結果顯示,截至2010年底,全國地方政府的相關債務達10.7萬億元;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指出,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(guī)模在15萬億-18萬億元;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認為,地方政府負債估計超過20萬億元。